首页
一站式教育服务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考研复试担心发挥不好?来看看这些导师根本不会在意的“小失误”

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你还在“瞎担心”?别紧张,这些情况导师根本不会在意!

▶ 误区一:初试排名十分重要?

除非你是顶尖选手,自带光环,否则90%考生都存在5分内的差距,基本可忽略,况且复试的本质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导师想要找的是能进行科研项目的潜力股,这可不是单纯的分数高就足够的哦。

▶ 误区二:社恐患者面试无望?

学术场合需要的是有效表达,不是脱口秀表演,提前准备3分钟个人学术故事(科研/课程设计/竞赛经历),使用类似"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虽然暂时没深入研究,但我认为..."之类的话术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在导师看来,真诚才是最强大的必杀器,与其强装外向,不如展现真实的自己!

▶ 误区三: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怎么办?会不会扣导师印象分?

考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超纲题目,实在答不出来,就大方承认"这方面确实是我的知识盲区。不过我之前在...项目中接触过类似的项目类型”

千万千万不要“现场直编!“

▶ 误区四:英语口语不好,听上去很塑料,是不是也没戏了?

在英语面试中,对答流利度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充分使用过渡词句为思考留出时间:Frankly speaking/From my perspective……或者I need to clarify my understanding...?建议提前了解导师团队的英文论文方向,在问答环节自然提及把

15分钟面试=

学术素养(40%)→ 重点呈现1-2个深度研究经历

发展潜力(30%)→ 清晰描绘未来三年学习规划

团队匹配度(30%)→ 巧妙关联导师近期研究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的不是完美人设,而是让人记住的闪光点。深呼吸,带着你的知识储备推开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