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站式教育服务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新高考平行志愿7大陷阱

什么是平行志愿 ?

分数优先

所有考生按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检索其志愿。

举例:考生A分数600分,考生B分数599分系统先处理A的所有志愿,再处理B的志愿。

遵循志愿

每个考生可填报多个志愿(新高考省份通常为几十至上百个志愿),系统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

举例:考生填报了1号志愿(北大)、2号志愿(复旦)。若1号志愿未被录取,系统自动检索2号志愿,依此类推。

一次投档

每个批次(如本科批、专科批)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考生被某志愿投档后因专业不服从调剂等原因退档,则无法再参与本批次后续志愿的投档,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陷阱1

梯度不合理,高分也落榜

1、误区

X 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可以随意填"

2、正确策略

按照“冲、稳、保"原则分层填报冲:填报略高于自身分数段的院校/专业组(约10-20分)

稳:填报与自身分数匹配的院校/专业组(确保大概率录取)

保:填报低于自身分数10-30分的院校/专业组(避免滑档)

示例:若考生分数为600分,可分配为:

冲:610-605分的院校:

稳:600-595分的院校

保:590分及以下的院校

陷阱2

不服从调剂,退档风险高

1、误区

X不服从调剂,认为"退档后还能继续投档其他志愿"

2、风险

若考生被投档到某院校但所填专业均未录取,且不服从调剂,则直接退档,本批次后续志愿全部作废

正确策略

尽量服从专业调剂(除非对目标专业有绝对执念且接受复读风险)

若担心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可选择专业组内所有专业均可接受的院校填报。

陷阱3

一次投档定,后悔来不及

1、误区

X 认为"可以同时被多个院校录取,再选择最优结果”

2、真相

平行志愿下,考生一旦被某志愿投档成功,后续志愿立即失效。若被退档,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正确策略

确保填报的每个志愿(尤其是"冲"的院校)都能接受其所有专业,或服从调剂。避免填报有特殊限制的院校(如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以免退档

陷阱4

只看名校名,专业难满意

1、误区

X 只看院校名气,忽视专业匹配度

2、正确策略

明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优先选择专业实力强的院校。

在"冲”的志愿中可接受冷门专业,在“稳“和“保”的志愿中锁定心仪专业。

新高考省份注意:部分省份(如山东、河北)实行"专业(类)+学校"模书 需逐一填报,需更注重专业选

陷阱5

无效志愿多,录取机会少

1、误区

填报同一分数段的多个院校(无梯度易滑档)

填报往年录取分数远高于自身分数的院校(浪费志愿名额)

2、正确策略

利用历年录取数据(如近3年院校/专业录取分数线、位次)精准定位。参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表”,将分数转换为等效位次。

陷阱6

政策不了解,条件不匹配

1、易忽视细节

个部分院校对单科成绩(如外语、数学)、身体条件(如视力、身高)有要求。

A中外合作办学、民族班等特殊类型招生可能有单独分数线。

2、正确策略

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确认自身条件是否符合,

在填报系统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志愿。

陷阱7

新规不熟悉,填报易踩雷

1、山东、河北、重庆等:“专业(类)+学校”模式

以“专业(类)+学校"为基本单位填报志愿,每个志愿直接对应一个专业(类)和一个学校。

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较多(如96个),且无需服从调剂,要确保每个志愿都是自己愿意接受的

2、江苏、湖北、湖南、广东、上海、北京等:“院校专业组”模式

以“院校专业组"为填报单位,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相关专业。

考生需选择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服从调剂可降低退档风险,但需接受组内所有专业

陷阱8

新规不熟悉,填报易踩雷

“分段填报+专业平行志愿3、浙江省:

分段填报志愿,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等每段可填报80个志愿。

以“专业((类)+学校"为填报单位,无调剂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