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考研岁月里,调剂难度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考生们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那一丝可能的机会。但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极有可能是近年来调剂上岸最容易的一年。接下来,我们就从就带大家一起深入剖析一下,为何今年的考研调剂上岸是最容易的一年:一、多所研究生院校一志愿“0”人上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统考计划招收79人,但是只有39人复试,缺额达到了40多人。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非全日制测绘工程0人上线。
地质工程41人上线,计划招生96人,预计缺额55人以上。
中国海洋大学新传上线人数不足,一志愿仅有9人上线,预计有10人左右的缺额。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接收调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拟招录50人,目前一志愿仅上线11人,预计有大量调剂名额。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等专业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其中全日制035102法律(法学)0人上线,学校招生计划数34人,预计会接受调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预计会接受调剂。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下的85408光电信息工程一志愿上线0人,统考指标11人,预计招收大量调剂。此外,应用统计,环境工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均少于统考指标。吉林大学珠海研究院
部分专业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如计算机技术专业,计划人数4人,上线人数2人。
目前调剂工作还没开始,所以很多院校并未在官网上公布拟调剂人数及专业。但是根据一志愿上线人数,以及专业原本的招生计划人数对比,还是能够看出来是否有调剂需求的。
二、影响考研调剂上岸的几大因素1、扩招政策持续,调剂名额增加随着高校硕士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尤其是专硕和非全日制),部分院校因一志愿生源不足或新增专业,会释放更多的调剂名额,今年尤其明显,各位考生肯定非常有感触吧!
2、专业调剂放宽,选择空间变大不再要求一志愿专业和调剂专业必须在一个学科门类,只要相近即可。这一政策的放宽,大大扩宽了考生调剂的选择空间,只要专业相近就有机会进行调剂!3、线上复试普及,跨区域调剂更便捷线上复试降低了考生时间与降级成本,允许同时申请多所院校,部分偏远地区院校(如西北、东北高校)因线上复试吸引了更多优质调剂生源,提高了调剂成功率!4、院校招生策略转变以往很多院校在调剂时对本科院校的层次要求极高(只接受来自重点院校的调剂生),或者对初试成绩的单科和总分都有严格的分数线要求,有一方面不满足,也可能被拒之门外。还有的院校对专业背景的要求非常死板,必须与一志愿专业完全一致,否则不予考虑。今年,众多院校在调剂阶段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调剂门槛的降低。比如,在本科院校方面,不再一味追求985、211等重点院校的考生,只要考生的综合素质优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也有了竞争的机会。在初试成绩要求上,一些院校不再过分纠结于单科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考生的整体实力和潜力(如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因素)。5、考生自身策略优化精准定位:利用往年调剂数据(如最低分数线、报录比)筛选匹配院校。主动沟通:提前邮件联系导师。备选方案:同时申请学硕与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增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