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一模、质量检测、八省联考的结果,求教老师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转换为“本省/市/自治区”的位次。这是必须要做,决不可忽视的一件“小事”。牵一发动全身的那根“头发”。
(2)梳理一下这个跟我朝夕相处了18年的孩子,他/她的秉性如何?是外向还是内向?是胸有大志还是务实爱生活?是理性还是感性?是容易冲动还是略微木讷口拙一些?……
(3)打开中国地图,把31个省市自治区过一下,除了港澳台先放在一边待定之外,看看这31个省市自治区,我和孩子共同希望去哪里学习、生活的有哪些;确定不想去的有哪些;不确定的有哪些。
(4)打开本科专业目录,先把12个专业门类做一个排除,再排除剩下的专业类(最大93个),再排除剩下的专业(最大816个)。把筛选出来的结果分为两类:孩子很想学也具备条件(至少在选科上符合要求)的;我不确定孩子是否想学但他/她目前的选科和学科情况基本符合条件的。
(5)打开本省/市/区的教育考试院的官网,或者阳光高考网的对应频道。看看本省市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是否已经发布,如果还没有发布,可以先看一下2024年度的。把里面看不懂的名词、内容,搞懂。并拉出时间表、任务表。
(6)了解、梳理一下: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招飞,军校,警校,三大专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公费医学生、公费师范生……这些提前批的项目,哪些是自己的孩子想报、能报的,逐项梳理、对照一下上年度的招生简章中的各项要求,尤其是成绩、户籍、体检、政审等项目。筛选出自己可以考虑的通道,将重要信息合并到上述时间表、任务表中。
(7)试着罗列一下仅仅从自己的角度,替孩子梳理的“选专业、选院校、选城市”的逻辑。
(8)对照时间表,看看有哪些自己可以替孩子做“侦察兵”去了解的内容,和需要提前准备的前置条件。
(9)您可以开始有的放矢地了解学校了—符合孩子的分段,在孩子所在省市区有招生计划,且是你想去的省市,想学的专业。可以根据上年度录取分数(这个数据大致在未来2个月内逐步发布了)来排列组合了—如果孩子的成绩比一模提高了10-50分,可以考虑哪些院校哪些专业;正常发挥,保持一模成绩,可以考虑哪些院校哪些专业;失常发挥,少考了10-30分,可以考虑哪些院校哪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