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精准查分定位🎯高考结束后,首要任务就是查分啦📄。查分的时候,很多省教育考试院在公布分数时,会同时给出总成绩、单科成绩以及位次区间。要是你们省没直接给位次区间,也别慌,查一分一段表就能知道自己的位次区间哦🧐。这个位次区间很关键,它能让你清楚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大致水平,同分的人从多少排到多少,自己又处于什么位置,这样就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啦👏。
第二步:换算等位分,跨越难度差异🚀可不能拿着位次区间就直接去报志愿哦🙅♀️。因为每年高考难度不一样,我们得知道今年的位次在往年大概是什么水平,这就需要换算等位分啦。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年考了 580 分,在全省排 5000 - 6000 位,但这个位次放到去年(2023 年)可能只对应 560 分。那在筛选去年的投档分数线时,就得拿着 560 分去对标,而不是直接用今年的 580 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位次报呢?因为不同分数段同分人数不一样,位次波动也不同。分数越高,同分的人越少;分数越低,同分的人越多。比如考 749 分,可能同分的就一两个人,甚至没有;但考 500 分,同分的可能有 1 万人。单纯用位次报,冲稳保的波动空间很难把握,所以换算等位分非常重要😉。
第三步:确定标杆,划定院校范围🔍有了等位分后,就要开始找标杆啦📌。比如今年 580 分换算到去年是 560 分,那就看看去年哪些学校正好在 560 分投档。找到这个标杆后,再考虑往上浮动 10 分,往下至少保 30 分,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分数浮动区间。在这个 40 分的区间内的学校,就是我们初步筛选的范围啦。全国 2000 多所学校,不可能都去挑选,得先给自己画个圈,确定一个范围,才有针对性地去挑😎。
第四步:多维度筛选院校与专业🌈在划定的院校范围内,就要开始筛选学校啦。这里有很多筛选标准哦🧐。首先是地理位置,你能不能接受学校所在的城市;然后是学校层次,是 985、211,还是双一流、双非本科,有没有保研资格(全国有 367 所具备保研资格的院校哦);接着看看学校有没有行业特色和就业优势,比如是不是部属院校,好不好进电力系统,是不是法学界的 “五院四系”,在金融行业找工作时学历门槛够不够等。选完学校,还要在专业上进行筛选。不能只盯着一个专业,要确定专业优先级,比如喜欢工科,不能只报计算机,还可以考虑电子信息、微电子、集成电路、自动化、机械、能源动力等专业,再往下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等如果能接受也可以纳入考虑范围。总之,要在学校和专业两个维度都圈定出一个合适的范围😜。
第五步:合理排序,遵循冲稳保规则🎈经过前面几步,目标院校和专业都筛选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排序啦。全国基本都是平行志愿规则,不管是新高考省份还是老高考省份,不管是院校加专业组还是专业加院校模式,都要遵循冲稳保原则。排序时,把自己最想去、比较热门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把能接受的底线、用来保底的学校和专业放在最后,一定是按照个人意愿从高到低,同时也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千万不能志愿倒挂,不然第一个志愿就把自己录取了,后面的志愿就作废啦😅。老高考省份因为能选的学校数量有限,冲稳保本质上是按照院校档次排序;而新高考省份(像山东、河北、辽宁、浙江、贵州、重庆等),采用专业加院校模式,能填很多志愿,冲稳保逻辑是按照能接受的专业意愿排序,在每个专业里把学校从高到低排。虽然思路有差异,但都是冲稳保规则哦🤝。
第六步:细致排查,防范退档风险🚫志愿表生成后,还没完事哦,一定要进行第六步 —— 排查。这一步主要是防退档。滑档风险在设置冲稳保时已经考虑进去了。退档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调剂,院校加专业组模式下专业组内有调剂,老高考省份也有调剂情况,所以尽量服从调剂,当然专业加院校模式没有调剂选项。二是专业级差,虽然设置专业级差的院校很少了,但还是存在,要排查清楚。三是个人条件,比如性别限制,有的专业不收男生或女生;身体条件,像色盲色弱不能报生物类、化学类很多专业;单科成绩要求,有的专业对数学、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还有英语口试,很多小语种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要求参加过英语口试,没有成绩会被退档。这些细节都能在招生章程里找到,只要足够细心,认真排查,就能有效防范退档风险啦💯。只要把这六步都做到位,高考志愿填报就算圆满完成啦,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哦😃。希望大家都能通过科学填报,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