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路上,本科院校背景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 “天堑”,影响着夏令营和预推免的进面资格。网上还流传着一条保研院校“鄙视链”——清北>华五>普通985>211>双非>四非。
这条“鄙视链”如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化作进面的隐形门槛,重重地横在保研er前行的道路上,让众多出身普通院校的同学在推免之路上举步维艰。(点此测一测你能保研的院校)
01西安交大:重视入营学生背景
作为在整个推免招生环节中最早开启的夏令营,一直被称作是 “神仙打架”。各大高校对入营审核都有比较严格的把关,学生的院校背景与排名在入营环节举足轻重。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的入营申请要求较高,竞争极为激烈。
申请条件限制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年暑期夏令营通知中注明申请要求为“所在学校为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所在专业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A-及以上学科”。
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其他学院也提出 “双一流” 或重点院校的申请条件。
入营学历偏好从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2024年夏令营入营学生的生源情况来看,其入营学生学历背景普遍优越。除了两位同学来自211院校外,其余学生均来自985院校。
同样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夏令营入营生源也基本上被92包揽。
这些数据表明,西安交通大学在夏令营招生过程中,院校背景在入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学历背景的学生在申请入营时更具优势。(点此测一测你能保研的院校)
02本科背景,重要但不绝对
为什么重视本科背景?
第一学历的刻板印象高考是目前国内相对而言最公平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如果能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92院校,无疑展现出了卓越的学习能力与过硬的心态素养。
另外,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学术资源、师资队伍等对学生学习能力、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有较大影响。
基于此,社会上逐渐形成一种刻板认知:本科院校层次越高,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往往也更强。
比较的直观标准在入营阶段,各高校往往会收到海量的申请材料。以一些热门专业为例,入营申请人数可能数以千计,而最终能够获得入营资格乃至成功保研的名额却十分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申请群体,高校急需一种高效、直观的筛选方式,以初步确定候选人范围。
第一学历便在此时成为了一种较为直观的比较标准。尽管双非院校中不乏履历出众的保研er,奈何高校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下,难以对每一位申请者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本科院校背景有时就成为了无奈之下的筛选标准之一。
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24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通知中明确指出申请者需要是:“2024届双一流院校或所学专业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A类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在2024夏令营通知中直接指出“欢迎包括“双一流”、“985”或“211”在内的重点高校……”
从这些高校的申请条件中可以看出,本科院校背景在入营筛选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本科背景虽然重要,却不能衡量一切,也并不是所有高校在筛选入营资格时都会把院校背景作为第一要素。还有很多高校秉持着更全面、多元的选拔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综合潜力,将科研能力、竞赛成绩等纳入考量范畴。
本科背景不能衡量一切
不看重本科背景的院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后保君深入统计其2024年经济学院的入营数据后发现,在生源院校背景分布里,双非院校学生占比一骑绝尘,高达52%。
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在选拔入营学员时,并未将本科院校背景视为首要门槛,给予了双非院校学子大量展现自我的机会。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入围营员名单中,双非院校学生占比达到了39%,在众多入围者中稳稳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席位。
这些高校的数据,为广大院校背景一般的保研er带来了新的希望。
专业实力强>院校背景在保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专业实力逐渐成为打破院校背景限制的有力武器。从院校专业实力层面来看,并非只有985、211院校才拥有优势专业。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2025年初举办的冬令营活动在报名条件中就明确“所学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排名A类或B类的本科三年级在校生”可以申请。
即使院校整体名气或许不在顶尖行列,但只要专业学科实力强劲,同样能在保研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从保研er自身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参与竞赛等活动是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的通知公告中注明申请资格为:“中国重点高校相关专业或获得互联网+/挑战杯获国奖.......”
这意味着,即便本科院校背景一般,但若是能在竞赛领域表现卓越,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大奖或者专业性赛事奖项,就能拥有与重点高校学生平等竞争入营资格的机会。(点此测一测你能保研的院校)
03迎难而上,打破壁垒
制定合理的投递策略在保研申请的关键时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投递策略至关重要。院校背景一般的保研er可以在投递过程中留意带有“本科歧视”的院校“黑名单”,及时“避雷”。
可以参考院校官网公布的推免生源的院校背景,或者去各个社交平台查看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帖,进而评估是部分院校否存在“本科背景歧视”,如果有就尽量避开报名以提高申请效率。
而且,并不是所有名校的学院都会限制院校出身,有一些小众专业或新兴学科对本科背景的限制相对宽松,保研er们不必一味地扎堆竞争热门专业,另辟蹊径或许能柳暗花明,在保研这场战役中突出重围 。
强化专业能力其实保研er们无需垂头丧气,无论身处何种院校背景,扎实且优秀的专业能力永远是保研路上的“硬通货”,是打破本科背景壁垒的关键武器。
院校筛选优秀人才并不只看本科背景,只要成绩排名、科研竞赛足够出色,还是有入围的机会,每年也都会出现双非er保研清北等top院校的案例。
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可以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参加专业竞赛、尝试发表论文......锻炼知识运用、协作与应变能力,提升专业实力。
保持良好心态保研之路充满艰辛,尤其是对于本科背景不占优势的保研er来说,更容易在申请过程中遭遇挫折与打击。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有时收到一些院校的拒绝通知,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因此而气馁或自我怀疑。
把每一次申请都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累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申请策略与材料,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保研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