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政策利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同学奔赴考研的“战场”。
这其中的主力军有很多是来自普通二本的同学,他们,一战、二战、甚至三战......
网上也能看到很多关于二本“逆袭上岸”的帖子,但都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难。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生,他们到底有多难?
1择校的纠结
网友@小蚂蚁说:
考研真像一场艰苦的战役,过五关斩六将。我本科在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第一道坎就是难在择校。
我曾渴望报考北京理工大学,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二本考985难度很大,一线的985更是难上加难。
大家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我以成功上岸为目标,最终选择了一所非北上广的211院校。
2自信的挣扎
网友@那年花开说:
考研时我常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来自普通二本,还跨专业,觉得别人基础都比我好,我胜算很小。
当时很悲观,但好在我会自我鼓励,才熬过那段时光。
考研讲究应试技巧,知识储备我不一定胜过你,但考试发挥未必不如你。我就是在这种自我否定与肯定中,度过了考研这一年。
3复试的困境
网友@圈圈ine说:
复试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学历背景这一部分。
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比如你和一个985考生在分数和表现差不多的情况下,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好在我当时初试成绩不错,复试也没有拉很多分。这也提醒我们,在考研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尽可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减少外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二本双非学生想考研到985,现实么?”
这是之前知乎上看到的一条热门帖,被浏览了很多次。
考985也好,考211也好,现不现实,不取决于双非二本,而是应该取决于你自己。
二本的学生每年考上研的也不少,而且每年都有不少,二本双非的同学通过一年的努力,靠着自身的实力成功考取985、211高校。
今天不给大家说什么大道理,想说的就是4条过来人走过弯路、经历过挫折总结的内容。
1确立清晰的考研动机
在决定是否考研前,每位同学都需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何选择考研这条路?
现实中,许多人的选择掺杂着盲目性。
有人因对未来缺乏规划而被动加入考研大军,误以为这是阶层跃迁的唯一路径;
有人执着于学历光环,认为研究生文凭在职场发展潜力更好;
然而,鲜少有人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或专业深耕的渴望。
考研动机的纯粹性与坚定性,很大程度会决定你能否在题海战术的疲惫、导师的严苛要求以及同辈竞争中坚持到底。
若将读研作为自己的“缓兵之计”,不如尽早踏入职场积累实践经验。
毕竟,三年扎实的工作履历配合清晰的职业目标,更能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2不要妄自菲薄
很多二本出身的同学觉得自己“实力弱”,担心自己学习能力差,考研考不上;
担心本科院校等级影响目标院校录取结果;担心由于院校原因导致自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
但是,能否考上研关键在于自身的毅力,在于你能不能坐的“稳”凳子。
因为本科院校而自卑、妄自菲薄,在复习过程中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等等,这些都是考研的大忌讳。
考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功到自然成。没到结束的时候想太多都是负担。
当你担心考不上,担心书看不完,真题做不好,种种担心以及恐惧进入到你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时候;
此时最好就是冷静下来,一头扎进学习里去,甚至是可以说这个时候要用学习来充实自己,打败自卑!
3不要好高骛远
很多二本的同学,为了减少本科学历不足的限制,想进入更好的院校更好的专业本无可厚非。
但是很多同学一不小心就踩了“随波逐流”的坑,在没有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就盲目的选择了热门的院校和热门专业。
虽然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很“吃香”,二本上岸也有不少先例。
但是考研这件事情好的选择其实更加重要,正确的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其实就已经加大了成功的几率。
二本的同学们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注意避坑。
4不迷信“经验贴”
“经验贴都是别人的经历”,虽然我们从别人的经验贴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还是要慎重参考经验贴。
网上会有很多“二本渣渣上岸北大”“二本学子复习5个月上岸北大”……的经验贴,的确很让人心动。
但是在不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盲目效仿是不可取的,经验贴使用不好,很有可能误导同学们,经验贴是仅供参考的,不要偏信!
考研之前,慎重选择;考研之时,拼尽全力、及时避坑,最后结果总不会太差!
同学们,我见过凌晨三点的自习室灯光,也见过考场上颤抖的双手和含泪的双眼。
二本考生的路也许会艰难,但正因为艰难,成功时才更显珍贵。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挺住意味着一切。”无论多难,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