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 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 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掌握消息写作、通讯写作的技巧和规律;了解和掌握网络新闻、新媒体新闻的采写技巧 3.学会观察、选择、判断新闻事实,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传播和表达。
4.掌握新闻评论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全面了解目前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 络评论的发展现状。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分数和考试时间
由我校自行命题,试卷满分 150,考试时间 3 小时。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和结构
名词解释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写作题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四)考试内容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
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 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 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 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
(2)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借助“直接引语 ”说话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
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 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
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 描写性消息
通讯的内涵、特点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提炼主题
通讯选材
通讯的结构
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社会观察通讯 专访写作
新闻特写
(3)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
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
编辑策划
编辑策划的内涵 编辑策划的意义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 新闻稿件的修改
制作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
新闻标题的特点 新闻标题的类型 (4)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 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
新闻评论的类型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立论 新闻评论的论证
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社论和编辑部文章
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 专栏评论
短评
编者按 述评
广播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
考试参考书目:
1.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版。
2.蔡雯 许向东 方洁:《新闻编辑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版。 3.高钢 潘曙雅:《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 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 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 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 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新闻史、新闻学、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考查学生对中外新闻史、传播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的掌 握情况和灵活运用能力。
3.理解新闻传播的流程和基本规律,信息传播的类型、特点、效果、要素等。
4.掌握中国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新闻事业的舆论、宣传等功能,传播效果。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分数和考试时间
由我校自行命题,试卷满分 150,考试时间 3 小时。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和结构
名词解释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四)考试内容
(1) 中外新闻事业史
1.中国新闻事业史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王韬和《循环日报》 梁启超和《时务报》
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苏报》和“苏报案 ”
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民报》
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癸丑报灾
民初著名记者
《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 《向导》周报
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申报》的改革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斯诺与《西行漫记》 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
上海“孤岛 ”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拒检运动 ”
解放区反“客里空 ”运动
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1956 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人民日报》的改版
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2.外国新闻事业史
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
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 ”
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 便士报与廉价报刊
本杰明 ·戴与《太阳报》
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 《泰晤士报》
《费加罗报》
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
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 “三社四边 ”协定
《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
斯克里普斯报团
《纽约时报》
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 ” “扒粪 ”运动
“ 白虹贯日 ”事件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 爱德华.莫罗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 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2)新闻理论
1.新闻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新闻的特点和定义
新闻的本源、要素、类别
新闻与信息 新闻与舆论 新闻与宣传
2.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 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价值标准
新闻宣传政策选择
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
3.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 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
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
4.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 以正面宣传为主 ”原则的协调统一
5.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
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
6.中国的新闻改革
30 年四次跨越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和发展
(3)传播理论
第一章 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 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 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媒介的受众
一、“大众 ”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使用与满足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第三节 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
二、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 ”理论
三、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 ”理论
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 ”理论 第四章 传播学的流派
第一节 传播的实证学派
一、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二、芝加哥学派
第二节 传播的批判学派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文化研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考试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张允若、程曼丽:《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以上内容是 2025 年北京联合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想了解2025考研热门招生院校、热门专业、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择校择专业指导、以及考前集训等相关方面,可以随时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