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某211末流
专业:新闻传播学
排名:专业前30%
夏令营:中国人民大学(法硕)、上海交通大学(法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初审全部未通过
预推免:北京大学法硕、清华大学法硕、中国政法大学法硕
四六级:550+
经历:数个省级奖项,一等奖学金,无国家级奖项,无创新项目
夏令营惨败
成功的路像是玩刮刮乐,刮到一个就上岸。失败的路像是玩俄罗斯转盘,崩到一枪就玩完。
保研一方面比拼的是谁更优秀,另一方面也是比拼谁犯错更少。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在保研时避免重蹈覆辙,因为到这个节骨眼,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规避开一些不应属于自己的错误,给失败做减法,为成功做加法。
保研之前认准了转专业,想申请法硕,虽然获奖和科研经历都比较少,但由于自己是985高校的专业第一名,属于保研经验分享贴和师兄师姐眼里保过的那类学生,所以信心比较足。
由于自大,没有在材料准备和文书上特别认真地准备,并且没有留保底的申请学校,结果人大和交大直接初审就没过,心态略崩。
此时夏令营的申请基本截止了,紧急申了中传的本专业夏令营,也跪。
预推免逆袭
暑假痛定思痛,一直在学习,同时仔细修改了文书和准备的材料,预推免时砍下了清北政三个学校的法硕,算是“一雪前耻”,同时申请的全部学校初审均通过。
仅就个人经历而言,预推免时仅仅比夏令营多了一个比较水的科研项目,因此可以说预推免胜在技巧,下面就和大家介绍预推免时我的材料准备与夏令营有何不同。
个人陈述
情感真挚→简洁分层
夏令营时,我像一些经验分享贴中建议的,采用了真挚的情感诉说,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求学的经历,以及希望学习法律学科的原因,较有个人特色。中传的个人陈述结尾讲了自己高考参加中传自主招生的经历,期望老师有所感情倾向。
预推免时,我转而采用标准的【学习成绩、英语水平、获奖经历、论文科研、社会实践、总结】格式来陈述,极少用形容词,仅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为中国法律界作出贡献的理想,而且一笔带过。
不能确定此不同是否影响我的被录取工作,仅分享于此。
英语六级
454→517
传说中的清北、上海高校初审只录取六级580以上的同学的说法应该不太准确,毕竟我六级517,无雅思托福还是拿到了全部复试资格。
但六级考到500以上是有必要的,大三的同学要尽早准备,成绩不够一定要刷分,专业第一并不是免死金牌,极有可能被第二名但是其他表现出色的同学挤掉,过往的英语成绩低但入围的例子并不一定适用,因为保研竞争是一年比一年激烈的。
个人经历
求实保守→拼死扩充
夏令营时,我只填写了竞赛获奖经历与论文发表,科研经历和社会实践由于较为缺乏,我空缺着。
预推免时,我遵循了“经历不留白”的原则。
列表整理自己大学四年间做过的所有活动,包括微电影拍摄、社会义工等事件,并跑了许多趟相关负责部门询问是否能够为此经历开具证明。基本上75%的经历是可以开证明的,这些经历就可以扩充在申请的填写内容里,和学术贴边的就写到科研活动里,和学术不太贴边的就写到社会实践里,这样下来,申请表丰富了不少,至少看上去比较好看,光秃秃的一片,如果申请人众多,很有可能没来得及看排名就被刷掉了,因为申请顶尖高校时,说实话是不缺第一名的。
总而言之,建议将自己大学四年做过的所有事情列表,哪怕是自己课堂上的presentation,然后询问相关负责人能否盖章证明,只要能证明的就可以写到申请表里。不能证明但是自己确实做过的,可以写到个人陈述里,只要不说谎,啥都可以装。
按顺序放置→分类装订
夏令营时,我仅仅按照顺序排列了申请材料便邮寄过去。
预推免时,我把不同的类别,按照【基本申请信息材料】、【成绩证明】、【获奖证书】、【项目证明】等分类,用曲别针别在一起,并且都打印了封面,较为明了,而且不易散开。
预推免时,我通过了清华、北大、政法、交大、浙大、南大、厦大以及华东政法的法律硕士初审,由于时间冲突等原因,最终只参加了清北政交四个学校的复试,接下来详细和大家分享一下预推免的经历。
清华
清华的笔试有一定变动幅度,首先是五个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块链、人类命运共同体、胡焕庸线、谭嗣同。和以往一样,涵盖面广,而且要关注时事热点以及历史知识。
这里有个建议就是在准备名词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名词的其他说法。例如胡焕庸线,我拿到的时候一头雾水,但是后来翻了百度百科才发现这不就是“黑河——腾冲”线吗?所以要引以为戒。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没什么说的,关注时政信息,十九大百分百是重点,区块链技术则是最近的大热,关注新闻的都能答上。
之后是诗词填空,都比较基础,高中语文基础扎实就可以答上,尤其是里面有林则徐先生的大作,答完了之后我觉得时间都变慢了,心情放松了很多。
再之后是逻辑分析题,但是不是选择判断,是简答题的形式,首先答出是否有逻辑错误,如果有则说出是哪里有,问的是“隔壁村的小王小学没毕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所以你上学也没有什么意义”这种题。个人觉得这里相对简单,仔细找都可以找出来,并不是一定要学过逻辑学或者练习过才能答得上。
之后是简答题,两道题,没啥说的,第一题是谈谈现代法治建设如何看待传统法律文化。第二题要求说出一件最近的高新技术产品,并阐释它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简答就是简答,不要答成论述题,要给后面的论述留足时间。我回答时遵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结构回答,但字数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时间,请大家千万引以为戒。
最后是论述题,论述题型大变,这次是情景问答,给出的情景是“你是X市主管安全监督的副市长,现在X市有一原油提炼厂,在夜晚有工人操作失误引发了火灾,已经以原油厂为中心开始向外蔓延,距离原油厂东北方500米处有六个原油储藏罐、西侧1000米处有居民楼、西南侧1500米处有国防光缆、北侧1000米处有货车车站、南侧2500米处有该地的养殖渔场,且水面已经发生原油泄漏”,要求:“按先后顺序,分条给出抢险救灾的步骤以及事后如何善后并惩处相关责任人,每条措施下方写出理由”。
因为我完全按照往年清华的题型准备,已经练就了半小时写完论述题的本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整个人已经斯巴达了,这是什么???市长???没当过啊!此时距考试结束只有半个小时,我看题花了十五分钟,剩下十五分钟我飞快地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比较杂乱。
大概的思路是“消防队和公安局分两路行动,分别进行抢险和救灾”、救灾顺序是:①放弃东北方的原油罐②消防队抢救国防光缆,同时公安局配合军队(如有)疏散居民,全部疏散完成后进行全区断电,避免电火蔓延→封锁车站→在东北方1500米处划出隔离带,避免火势蔓延→由外区调动人手前往渔场切断原油,已经漂浮的原油待其燃烧殆尽;事后处理部分特别问责了城市规划人员,为什么要在原油厂周围建设这么多重要的设施???(因为这也是我答这道题的时候特别想问的)。感觉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路,所以不必担心准确,表达清晰即可,我由于时间太赶,字迹略潦草,答的不是特别理想,一定一定要注意全局的规划。
清华的面试大家反响不一,我个人的感觉是略凶残。
首先老师会和你闲聊一些个人信息,可能会延伸出一些问题来,这些问题千奇百怪,比如就问了我“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多少周年”、以及“学新闻传播的啊?《娱乐至死》看没看过?”这部分的问题可能很奇怪,但是其实你的回答未必要切中正确答案,只要让老师满意即可。我这里答的不太好,可能是因为这个,后面问专业问题的时候被狂怼Orz......
专业问题是抽签,我抽到的是“传统文化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由于之前简答题就是类似的题目,我就回答的比较顺利,结果被一位老师(目测是专门唱黑脸的)以及主考核老师疯狂怼,怼的方式是找出你回答中的一些漏洞不断逼问,但是和压力面不同的是,这些逼问你都可以反驳,并且老师会认真听你说完。
由于在培训中,指导学长叮嘱了“法律这一科,绝对不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于是我直接怼了回去,这里面要注意,老师可能会曲解你的一些意思,如果发现曲解了一定要解释,如果有打辩论的经历会比较有帮助。后来可能是我回怼的比较到位,老师们都频频点头。
之后问了我一个英语问题就结束了,清华的老师是用中文问,你用英文答,问我的是“中国传媒业的问题以及对策”,很大,宏观地说一说套话或者具体几个现象谈谈看法都行。
个人感觉面试的重要性是向老师展现你的思路,老师的一切问题都是为了考察你,如何回答比问题本身要重要,因此一定要做到随机应变。
可以平时和好朋友玩玩小辩论,尤其是在社会热点事件里,会很有帮助。
北大
北大的笔试题型变动也很大,但是给人的感觉很好入手。是四十分的选择题,加上六十分的论述。四十分的选择题里面其实有很多数学题,还有一些排列组合题、选座题什么的,但是没有特别的数学门槛,主要是解题技巧。
如果是理工科或者经济金融的同学会很有优势,如果是人文社科的同学,建议平时有意识地培养一下数理统计思维,社科的可以多玩玩SPSS什么的,即使不出这种题,对解题思维也会有帮助。
论述题给了两个材料,涉及的是网络法庭以及人工智能律师法官的内容,由此写作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以及你认为它们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法律工作者?我长了清华的教训,选择题飞快答完,然后开始仔细写论述。
由于自己是个科幻小说爱好者,也干过微电影编剧,就引入了自己的一个“资源分割理论”,来阐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并围绕法律来答了一下。但是最后笔试成绩82,不算特别优秀,不知道是选择题答得不好还是论述题答的不好。
北大的面试是群面,六个人一组,面前是七个老师,七个老师全程不说话,只会主持流程。大家抽题,然后依次发表看法,谁先想好说先说,都说完一遍后进第二轮,第二轮可以补充,可以反驳其他人的观点。
我们抽到的是“司机肇事后争执不下,猜拳决定责任人,最后输的人赔了700块”,问我们的看法。我用了博登海默对于法律目的的定义“营造正义的社会秩序”,对这种行为表达了支持,认为这是一种隐形的法律惯例形成,有益于社会秩序的形成。第二轮我反驳了一个同学的观点,只要有礼有节,大胆反驳是没问题的。之后就结束了。北大不考英语。
总体上说北大的感觉比清华轻松很多。
政法
由于政法自己认为答的不是特别好,因此仅仅为大家分享一下题型。
政法的考试最为详细,分为中英文笔试和中英文面试。
英文笔试只考听力,个人感觉像是雅思听力题。
中文笔试题首先是选择题,和北大不同的是,政法更侧重于公务员的逻辑判断题,“A能否证明B”这种,建议有意识地练习一下。随后是一道卷宗题,会给一个判决案例书,要求你对其进行缩写,缩到一定字数以内。这个个人认为其实与法律知识关系不大,更多的是文字归纳总结能力。
中文面试和北大一样,群面,抽题。但不同的是政法是提前公布名单,并允许组员们提前见面的,所以可以先和组员们认识一下,商量商量对策,选一个组长来主持之类的。
英文面试和中文流程一样,但是会换两个年轻的英语很6的老师来面,并且他们会提问来控场,注意不要被打乱节奏就好。
交大
交大我的成绩很不理想,仅仅和大家分享题型。
交大的面试很温柔,超级温柔,老师各个和颜悦色,先会要求你自我介绍,然后根据你的经历问一些问题,比如我是学广告的,就问了我“传媒和法律的联系”,然后夹杂着问了一些“研究生阶段的规划”、“法律方面看了什么书”之类的,总的来说很快,也很轻松。
交大的笔试是法本和非法本一起的,大致是给一个案例争端,然后会问五个题,每道题都是关于你对事件中责任划分的看法,因为我是非法本,答的我觉得惨不忍睹。
英语笔试题是两个作文,第一个是法律方面的小论文,第二个是律师事务所的求职信。我答的都不太好。
我的保研总结
- 个人简历不要玩弄文笔或者卖弄感情,干货与经历才是真的。
有的经验指导中,特别强调了文科专业可以用情感真挚的话语打动老师,但是以个人经历来看,这个适合文笔较好且真挚动人的写手,稳妥起见不建议大家如此,还是应该尽量展现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成绩。
- 尽量把英语六级刷高,如果要申请行业顶尖学校,500是基础。
- 个人经历能开证明的就去开,不要怕问,把曾经合作过的老师或者领导骚扰一遍,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采访或者演讲,保不齐就多一个经历。
- 材料邮寄要美观,如果是电子版,记得做好分类,pdf文件要保证每页的大小一致。
以上是我的全部经验教训。总的来说,认真、细心准备材料,扩充自己的简历,可能不能让专业第十申得上只要专业第一的学校,但是它可以让十个专业第一里老师只选择你,可以让专业第二挤掉不那么细心的专业第一成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