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站式教育服务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高考志愿填报九大致命误区!20年教育工作者泣血总结避坑指南(家长必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季,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真是看了太多家长和孩子在志愿填报上栽跟头的案例了。说句实在话,志愿填报这事儿,不少家长真是太过盲目,弄得自己操碎了心,结果还容易走进误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我亲眼见过的填报志愿的坑,希望能给各位家长提个醒。

误区一:迷信"就业率"这个数字

有个学生家长老张,整天拿着手机查各大学各专业的就业率,看到高的就激动得不行。我就问他:"你知道这个就业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吗?"他一脸懵。其实啊,现在高校统计的就业率包括了考研、留学、创业甚至是"灵活就业",数字能不好看吗?而且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质量高,更不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何学校都好就业。咱得看清楚这数字背后的门道!

误区二:"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太天真了

"老师,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啊?"这问题我一天能被问好几回。老王家儿子前年报了个"热门"的金融专业,结果毕业时发现,全国那么多学校都开设这个专业,一届毕业生几十万,哪有那么多金饭碗?现在好多"热门专业"毕业生,都在抢着考公务员呢。热门的东西就像赶集,人多了就不值钱了 。更别提现在的热门,等你孩子毕业那会儿可能就成了"过剩产能"!

误区三:听着"高薪"就走不动道了

前两天我问一个报考医学的孩子:"你喜欢医学吗?""不喜欢,但我爸说医生挣钱多。"我心里直叹气。医学专业是要读多少年啊?如果不是真心喜欢,能坚持下来吗?何况专业和职业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我认识好几个学历史的,现在做销售挣得比科班出身的还多!专业跟职业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 ,只有工科类和医学类对口率稍高点,大部分专业毕业后干嘛完全看你自己本事。

误区四:被专业名字忽悠得团团转

有个孩子,看到"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名字,以为是学计算机的,结果读了才发现,这是个数学专业!整天做各种数学题,气得他想退学。专业不能光看名字,要看具体学啥 !尤其这几年,不少专业都换了时髦的新名字,内容却还是老样子。

误区五:迷信名校光环,以为名校所有专业都牛

老刘非要让孩子上清华,说"清华随便什么专业都行"。我就纳闷了,孩子明明对心理学感兴趣,为啥非要去清华学一个排名靠后的专业,而不去北师大这种心理学强校呢?名校也有短板专业 ,不是所有专业都一样强。尤其那些并校后的大学,有些专业师资设备都是从普通院校带过来的,含金量自然不一样。

误区六:录取分高就是好专业?这是最傻的想法

有的家长太怕"浪费"分数,孩子考了680分,非得压线报考热门专业。结果呢?进了不喜欢的专业,整天愁眉苦脸,学习动力全无。

分数再高,学不进去有啥用 ?我见过太多因为"不浪费分"而选了不喜欢专业的孩子,最后转专业、复读、出国,兜了一大圈。

误区七:孩子说喜欢就一定适合?图样图森破

"我儿子喜欢玩游戏,就报了计算机专业。"这话我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玩游戏和学计算机,那是两码事!计算机专业需要较强的数理逻辑能力,不是会玩游戏就能学好的。 表面的喜欢不等于真正的兴趣加能力 ,家长得擦亮眼睛帮孩子分析。

误区八:同一专业,学校不同,天壤之别

同一个"市场营销"专业,在985大学可能学的是国际市场分析、大数据营销策略,在普通院校可能就是销售技巧培训。

不光实力差别大, 方向也不同 !同样是"采矿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偏重煤矿,中南大学则偏重有色金属,找工作的地方和单位都完全不一样。

误区九:别人推荐的专业就适合自己?想得美

"我表哥学这个专业找到好工作了,你也学这个吧!"——这种话听听就行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都不同,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你孩子不一定适用。我一个学生,听七大姑八大姨推荐报了护理专业,结果一见血就晕,这不是害人嘛!

说到底, 选专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关键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再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

我建议家长们,在志愿填报前做这几件事:

带孩子多去大学看看,感受一下不同专业的氛围;

找几个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聊聊,了解真实学习情况;

多查阅专业课程设置,看看具体学什么;

别光听"一面之词",多方面收集信息。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志愿填报不是做买卖,不能只算分数账,更要算人生账 。与其让孩子"不浪费一分",不如让他"不后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