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的分类
硕士生导师
特点:年轻,学术水平与学界认可度相对较低;学生数量少;承担项目较少;适中的社会资源;优势:导师对于学术研究最前沿方法掌握更加深刻;指导时间更充裕,更细致,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对学生的管理与学术要求更加严格;劣势:学生数量少,方向可能各不相同,需要自己摸索,难度相对较高,研究生阶段比较辛苦;承担的重大项目少,参与重大课题机会少;无法助益可见不可见的福利争取,意味着你更多要自己努力争取。
博士生导师特点:学术功底深厚,较高的科研水平与学界认可度;更多的社会资源;学生数量多;项目多,经费充足;优势:博导下面相同方向的有师兄师姐可以带你,更好适应科研项目;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随之带来的隐性便利。劣势:手下学生多,指导时间和细致程度有限,多为散养状态;学到的东西更少,论文产出数量多取决于个人。
综合建议:如果有读博士的打算,建议选择博导,这样后面硕博连读或者转博更方便,连贯性更好。如果是想研究生多学东西,尽快出文章,可以考虑硕导,因为硕导有更多的时间指导,锻炼的机会更多,文章也能更细致的指导或者修改。
(二)选择导师的注意事项:专硕与学硕、课题类型的区别
一般导师可以带学硕的都可以带专硕,带专硕的导师不一定可以带学硕。根据学硕和专硕的不同,要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行业认可度,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这样才能够持续的坚持下去。
导师的行业认可度、学界认可度越高,毕业时无论是找相关行业的工作还是本专业继续深造,老师的推荐会更有效,也更有帮助。
导师研究课题,有的导师项目偏学术研究,有的导师项目更倾向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
如果有读博以后从事科研的意愿,最好选择项目与企业合作少一些,专心科研的导师。
如果读硕士是为了进入大企业等,不打算从事科研工作,尤其是专硕,那么考虑与企业合作多的导师,对以后工作更有好处。
(三)从哪里找导师?
学校官网上的教学院部,可以进入各个学院的官网。官网中一般都会有各位导师的简介、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非常全面,可以进行初步的选择。同时,可以在知网、Web of science搜索导师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进一步了解。
最好找到目标学校的学长学姐,打听一下意向导师的情况,比如培养学生的方式、性格、为人等等,进一步了解再做选择,可以选择多个导师,毕竟是双向选择,你选了导师,导师不一定选择你。
另外,还有以下这些途径可以获取导师信息:1、相关院校网站导师简介2、院校招生办公室3、已发表论文的通讯作者信息4、贴吧、论坛对导师的评价5、导师的往届学生提供的信息6、同一个圈子的其他老师提供的信息
(四)联系导师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初步选定导师类型:联系导师前需对自己的各项能力有一个评估,比如英语水平,独立学习能力,科研兴趣,学术或就业意向等,然后基本确定自己选择导师的类型,硕导还是博导
初步选择几位意向导师:可以到院系官网上查看导师的资料,弄清楚目标学院专业都有哪些导师以及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出几个目标导师,一般学院网站上会有导师的基本信息、邮箱等等,同时也可以尝试是否能否联系到研究生学长学姐。
对意向导师的方向进行深入了解:如果选定了导师,对他们的某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可以先查找些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入门,同时对导师发表的论文进行学习,对该方向的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了解导师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导师的个人经历、待人接物、工作状况、以及师生之间相处情况,对导师是否适合自己有一个考量。
(五)什么时候开始联系导师?
保研推免生根据学科背景的不同,建议联系导师的时间和次数也不同。
对于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来说,夏令营报名开始后就可以开始联系导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比较大,如果老师比较满意,基本可以确定入组的机会;夏令营入营后要告诉自己联系的导师自己已经入营,争取夏令营见面沟通机会,夏令营结束后如果有意向,继续和老师保持联系。
对于人文社科经管类的同学来说,夏令营报名开始后联系导师的意义不大,因为硬性条件筛选比较严格,即使老师满意,但硬性条件(如排名、英语等)不符合要求,也很难入营;因此,建议经管类同学在入营后联系导师,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争取复试考核的优秀营员机会;夏令营结束后如果有意向,继续和老师保持联系。
当然,如果说自己有比较确定的录取把握,也可以不在夏令营期间联系导师。而是在收到拟录取后,大四空闲时间提交联系导师入组学习,参与相关的科研课题。
(六)怎么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首选电子邮件,首先注意邮件的格式和用语;其次内容要有条理性,告知导师读研的决心和信心,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邮件要反复修改,搞清所写内容是否表达清楚,内容的结构和条理是否清晰。
注意,联系导师切忌“广撒网”,一定不要同时联系多名导师,这样非常容易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合理的方式是一位一位联系,当确定收不到回复或者回复不理想时再开始联系另一位。另外,要学会读懂导师回复的含义,体会用词和语气是不是对自己感兴趣,及时决定是否继续联系其他导师。
(七)邮件撰写技巧
理想的联系导师邮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简洁明了,直截了当:态度诚恳的表明身份及意愿,不要冗长啰嗦,字数控制在五百字左右即可,联系导师邮件不是个人陈述,要学会使用最简单有效地表达方式;
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尽可能简练的概括出自己本科阶段的特色经历,比如竞赛和获奖;
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关联: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和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的兴趣,同时可以说明对这一研究方向的理解。
用词礼貌标准,格式正确:格式要正式,用词要严谨,尤其是与导师个人信息相关的内容切忌出错。
善用附件:附件可以有个人简历、本科成绩单、获奖证书等一系列起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把附件的命名清楚,并在邮件正文里做出说明,方便导师查阅。
参考模板邮件主题:学生XXX自荐信尊敬的XX老师: 您好! 我叫XXX,本科读于XX大学XX专业,此次报名参加XX大学XX学院夏令营。我得知您正在进行XX方向的研究,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攻读您的研究生。 我大学三年成绩排名XX,绩点XX,本校保研率为XX,我非常有希望获得保研资格(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四六级、奖学金等具体描述)。 (本科期间科研项目,专业竞赛情况具体描述) (本科期间个人能力具体描述) 我对您研究的XXX方向很感兴趣。我曾在本科期间参加过XXXXX(与方向相关的课程或相关项目与竞赛或是毕业设计或读过的论文),十分愿意深入了解这一方向,非常希望能在您的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相信在您的悉心指导下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能很好的完成硕士期间的学习和科研任务。 冒昧致信,恳请海涵学生感谢老师能在百忙之中阅读邮件!附件是我的简历,望您查阅。祝身体健康!万事胜意!学生 XXX 2024年3月X日
自己写的时候一定要多从导师的角度出发,体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力求简练,不赘述与研究方向和学习能力无关的内容。
即使是同一课题组里的导师,研究方向也有可能各不相同,所以要尽可能在联系不同导师时有不同的侧重点,酌情修改邮件内容,想要得到老师青睐,就要尽可能投其所好。在邮件里体现出和你所联系的导师研究方向关联越多,对自己就越有利。
(八)邮件注意事项
邮箱选择:联系导师的时候,推荐使用163/126邮箱,不建议使用QQ邮箱,QQ邮箱不够正式,并且有可能会出现邮件被吞的情况;
字数不要过多:五六百字即可,导师也很忙,对长篇大论也会头疼;
不要照抄照搬:模板可以借鉴,但写的时候要体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写过多与研究方向和学习能力无关的内容,从导师的角度出发,导师最注重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邮件主题:可以写成“姓名-学生自荐信”。这样导师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封邮件的意图是什么了,而且上面有你的姓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细节很重要:邮件的格式、导师的姓名(千万注意不要写错)、礼貌用语,邮件的用词要反复推敲,一定要谦虚,建议把初稿给长辈或老师看一下,反复修改确定没问题了再发送邮件;
介绍自己:要详细说明自己是要报考哪位导师的研究生,然后介绍自己的情况,本科成绩以及科研经历等,还可以附上成绩单等正面材料,如奖状的扫描件、你的论文、学术成果或专利等;
发送时间:发送邮件时间建议可以在晚上7点-10点。一般而言,晚上7点-10点这个时间段,会经常打开邮箱阅读学生邮件,在这一时间段导师回复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具体还要看导师的个人习惯;
勿用已读回执:建议不要使用任何邮箱提供的已读回执功能。一封邮件发出以后,一般一到两天导师就会回复,就算导师不愿收你也会尽早给你答复,让你抓紧联系其他导师。单纯的已读回执没法看出导师的意愿,没什么实际意义,并且显得不太尊重。
不要给多个导师发相同的邮件: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都不相同,所以在联系不同导师时做到有不同的侧重点,尽可能投其所好。
导师后续联系
导师回复
1、欢迎报名、好好准备:这类回复较为官方,看不出导师的倾向,可以礼貌的回复,保持联系并再去看看其他导师;
2、欢迎你,如果没有通过审核可以联系我、夏令营期间可以见面沟通:这类回复非常积极,保持联系,好好准备,可以尝试留下微信方便后续联系,抓住夏令营见面沟通的机会;
3、没有名额,联系其他导师看看:收到这样回复的就可以抓紧联系下一位导师了;
4、没有回复:如果发第一封邮件一周都没有回复,基本不是老师没看到,而是看到后没有回复,可以开始联系下一位导师了。
如何保持后续联系
1、争取留下导师的联系方式(比如微信),如果没有就保持邮件联系。如果联系导师后得到了心仪导师的手机号码或者微信,切记不要过多打扰导师,添加导师微信时要注意自己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是不是有些不合适的内容,多站在导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冒失唐突;
2、和导师保持定期通信,适当的问一问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也可以反馈一些专业问题;
3、如果真的有不止一个导师和你保持着联系,尽量早点做出选择,免得有不必要的麻烦;
4、如果有机会和导师见面或是导师主动约你,要做好准备,着装言谈举止都要注意,简洁大方即可,不必过分紧张;
5、如果有联系方式不要忘记在节日问候一下导师;
6、进入夏令营以及夏令营结束后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向和你保持联系的导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