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要不要参加夏令营?有没有必要?
答:要!有必要!在夏令营期间如果能够拿到优营且优营有效力,也就是在928/929目标院校会录取优营,如果自己对于这份offer满意的话,那么保研基本上就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就可以联系该院校的老师,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了。并且夏令营的优营名额相对预推免会多一些,如果目标院校在夏令营阶段已经招满,可能就不会再有第二轮的预推免活动。
如果对于这份offer不是很满意的话,可以当成保底,不至于到最后一个offer都没有。也便于在预推免时去冲刺更想要去的院校。 但一般夏令营的bar会比较高,像层次比较好的院校在筛选入营人员时只会让rank1入营,这也是为什么绩点排名这么重要。如果有好的论文或者有acm牌子的也会相对容易一些入营。所以如果在夏令营阶段没有入营或者没有满意的offer也不要太焦虑,预推免相对于夏令营会好入一下,预推免还有机会。
问题2:在不同类型的导师和院校之间如何做选择?
答:要对自己有一个定位,考虑好自己想要什么,是想要继续读博做科研还是只是想拿到一个985的title,这在选择院校和导师时会有不同的选择方向。
学姐经历,保研点滴与你分享
正式开始准备保研应该是从大三开始,感觉自己一直是保研边缘儿的状态。大一大二有保研的想法,但是比较犹豫,对于保研资格的获取以及保研难度没有太多了解,只是觉得保上就不用考了(但实际上想的太简单)。 前两年也没有什么加分项,大一时的绩点没有很靠前,到了大二绩点排名靠前了一些,想着是不是有机会,是不是能冲一下。 到了大三的寒假其实还买了一些考研资料,生怕自己会保不上,想要一手抓考研,一手抓保研。但是后来发现两手抓太难了,几乎不可能,大三下忙于准备各种比赛和夏令营,考研资料几乎没有翻开过。
大二下学期参与了一项科研项目,暑假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如何读论文,学习读论文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写报告的方法和技巧(这项技能在大三暑假参加导师组内考核时帮助非常大)。
大三上学期没有什么竞赛能参加,重心几乎都放在了绩点综测上,同时继续跟着老师学习读论文读代码,不断地修改报告,进行训练,几乎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汇报。
大三下学期是最最忙碌的一学期,时常在想“为什么一天只有24小时而不是48小时”“为什么我没有分身术”。
从寒假开始,我就和比赛搭子一起想比赛选题,搜集各种资料,希望能在最后一学期拿到学术竞赛的加分项。
2月底选定题目,3月便开始做项目,最终也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由于做项目的时间距离夏令营和预推免的时间比较近,且是我负责的项目,参与度和熟悉度相较于简历中的其他项目最高,因此在每一次面试中都会被问到。
3-4月进行校内实习,几乎每天都是满课,总想着“下个月就会轻松一些了”。这时候只能一边实习,一边学好课程保证绩点不会掉,一边准备几项比赛,一边准备申请国创,一边还要收集保研资料,准备前期的文书材料。从简历的第一版改到简历的第十三版,从自我介绍ppt的第一版改到自我介绍ppt的第八版。几乎是早7晚11的日子。
5月实习结束,部分课程开始期末考试,几项比赛通过了省赛,接下来要准备国赛。同时,开始联系目标院校老师,做老师给的考核任务。想着“可能到6月份就会轻松一些了”。
6月初到中下旬,各种比赛先是告一段落。开始报名夏令营,填写报名系统,开各种证明材料。
7-8月,参加夏令营->参加比赛的国赛答辩->回家复习,查漏补缺->参加夏令营。
大四上学期
9月份开始报名预推免,仍然是在各个城市之间奔走,进行面试。
9月27日,在“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查到推免资格。
9月28日,在“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9月29日,接收拟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