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个人基本情况:简单朴素,重在真实
这就完了吗?没有论文?没有竞赛?英语成绩也不算突出,真的能通过夏令营成功上岸吗?
没错,事实确实如此。在没有论文、没有竞赛,甚至专业排名也并不拔尖的情况下,我就是凭着这样一份看似普通的简历,在激烈的夏令营竞争中拿到了优秀营员资格。
当我收到优营通知的那一刻,确实惊喜万分,甚至一度觉得自己简直是撞了大运。但冷静下来复盘整个过程后,我逐渐意识到,能够成功拿下优营,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那天面试时的 “超常发挥”!
02前期准备: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保研信息库”?
“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扎实稳固的地基,也靠的是前期日复一日的努力积累。保研,毫无疑问是一场信息战,而信息差往往会直接决定一位保研er的最终去向,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那么,如何开启自己的保研之路呢?
我是在大三上学期末正式开始准备保研相关事宜的。前文提到,我的专业成绩排名第四,虽然不算特别突出,但在当时我已经可以非常确定,在本专业范围内,我拥有较大的“保外”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走保研这条路,并全身心投入到了备战当中。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查看全国所有院校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在当时由于我是个小白,我对本科院校之外的一切院校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不知道院校选择空间有多大,不知道哪所院校适合自己。对于与我情况一致的,没有“梦校”的新手保研er来说,通过权威的学科评估为自己建立一个初始信息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后,我建立了一个Excel表格,开始着重搜集经过一轮“筛选”后,目标院校的具体信息,包括:- 夏令营报名时间- 往年入营比例- 历年面试内容和考察重点- 是否接受双非/本校- 导师联系方式等
其中,报名通知及录取信息主要在各高校研究生院官网和夏令营专题页面进行获取,历年面试内容和考察重点我是在微信公众号、B站等平台进行搜集的。
03真实经历:如何通过面试“逆天改命”
✅ 1. 要自信,一定要自信!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在走进面试考场之前,你和坐在屋内正襟危坐的面试老师们大概率是互不相识的(本校保研er除外)。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分钟的面试时间里,你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几乎决定了老师们对你的第一印象。
所以,要自信,一定要自信!
着装得体、面带微笑、从容应对、不卑不亢……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往往就是你能否在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加分项。
✅ 2. 要对属于你的一切了如指掌【真实案例】
学姐在面试梦校时,手上的两项科研经历并不算出色,于是调整策略,在简历中重点突出我在项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比如水文学领域常用的流域尺度数值模拟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研究过程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本以为老师可能不会太关注这部分,没想到刚一落座,第一个问题就是:“请谈谈你在校级大创项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这些方法在项目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那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额头冒出了一滴不存在的冷汗,脑中甚至闪过那些“回答对不上简历”导致现场局面失控的“BE结局”。
所幸,我在撰写简历时非常认真,从未虚构、夸大内容,简历中所写皆为真实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整理思路,从容应答,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面试。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千万不要小瞧文书在保研面试过程中的份量,你写在每份文书上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汇,都有可能被老师们注意到,转化成各种刁钻清奇的问题,成为打向自己的回旋镖。
✅ 3. 平常心对待“压力面试”
还记得学姐在面试梦校时,曾被问到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
“请你任意挑选一门本科期间的专业课程,概述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当时我整个人都愣住了——这不就是让我用几分钟时间讲完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吗?
老师提问后,目光如炬,神情严肃,压迫感几乎扑面而来。但既然“箭在弦上”,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临时决定选择大三下学期的一门课程:《水库调度与管理》。我至今都记得那道题的答题过程:整整花了9分钟(而我整场面试总共也就15分钟)!
虽然现在已经记不清那9分钟究竟有多煎熬,但当我终于答完,提出问题的老师看着我,点头微笑,并当场夸奖我:“答得很好。”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就松了一口气——稳了!
其实,“压力面试”并不可怕,本质上更像是一场心理战。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要对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足够熟悉、足够认可。只要准备充分、态度诚恳,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也能展现出你真实的实力与沉稳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