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业调剂?
投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时,将那些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分配到还有空余计划的专业。对于学校而言,是指招生学校录取时某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对于考生而言,是指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是否愿意被调剂到其他还有空额计划的专业。
专业调剂的认识误区
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本来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选择,但由于对专业调剂的种种误解,让许多考生不敢选择。以下就针对几种考生最容易产生的误解进行说明。
是否选了调剂,就会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答:这个问题是很多考生所担心的,总觉得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会把考生随意安排到某个专业。其实考生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高校的录取规则、专业分配办法都已经提前在《招生章程》里公布,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先公布的规则执行。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录取过程中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高校录取完成后,省级招考试机构还会对高校的录取行为、录取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审查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对高校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进行纠正。因此录取高校在进行专业分配过程中,必须按照《招生章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专业分配无论是按照设定“专业级差”方式,还是实行“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都会首先考虑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当考生高考分数足够进入所填报专业时,就会被录取到所填报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就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当考生所报专业全都录取额满,才会进入调剂程序。
只有低分考生才会被调剂?
答:被调剂的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进档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数低被调剂外,还有可能是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录取分数偏高,最后使得该考生虽然高考分数不算低,但最后也只能被调剂。此外,个别考生没有把全部专业志愿填满,填报的专业过少也有可能导致其因无法满足所报志愿而被调剂。
被调剂的专业都是“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
答: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很多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旦被调剂,最后肯定是进入到所谓的“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其实不然。哪些专业是被调剂专业,这不是预先规定的,而是由投档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情况来决定,在考生被投档分配专业前,这是一个未知数。有可能一些优势专业由于往年录取分数高,今年考生不敢填报而突然遇冷,导致报考人数不足,无法完成计划成为调剂专业。往年一些冷门专业由于录取线低成为今年的热门专业。所以说专业属于“冷门”还是“热门”不是绝对的,是由于考生报考志愿分布不均造成的.
高考志愿填报,如果服从调剂还会不会被退档?
答:如果院校在招生章程中承诺:“当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合格,符合录取条件,进档不退档”。考生若符合院校的此规定,不会被退档。如果院校没有这种承诺,即使填了服从专业调剂,因无计划无法调剂时,多余的比例会被退档。目前平行志愿学校一般按105%提档,多出的5%如果因无计划无法调剂时,这部分多余的比例会被退档。高校招生遵循的是择优录取的原则,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
举例说明如果我的志愿被某所大学提档了,我选了该大学的六个专业,并且服从调剂,如果我的第一专业没有被录取,我是会被退档?还是继续有机会考虑第二至第六专业?所有六个专业都没有被录取,是退档还是被调剂?
答:考生档案投进院校后,进行分专业录取,如果第一专业没有录取,进行第二专业录取……如果6个专业都不符合录取条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会被退档。如果填了服从专业调剂,是否会被退档?这要看院校的规定,有的院校承诺:“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符合录取条件,进档不退档”。考生若符合院校的此规定,不会被退档。如果院校没有这种承诺,即使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因无计划无法调剂时,多余的比例会被退档。
选大学、专业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见问题
选大学时需注意哪些因素?考生要综合考虑大学的综合实力、所在的城市、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往年录取分数、进校转专业政策等因素去选择大学。如果考生成绩较优秀,可选择多个因素均满足自己意愿的大学;如果要取舍,则选择自己最看重的一个因素作为出发点选择大学。
选专业时需注意哪些因素?选择专业,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长等因素,其次还要综合考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毕业去向、开设院校学科实力等因素。
优选大学还是优选专业?专业和大学是志愿中两个不可分隔的组成部分,在志愿填报中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但在分数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往往面临取舍。如“优选大学”,被录取的专业很有可能与自己的兴趣无关,考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如果适应不好,还得面临转专业的第二次“挑战”。如“优选专业”,某些普通院校的部分专业实力虽处于领先地位,可与重点院校相比综合实力可能要弱一点。在选择时,如果综合实力更强的院校招生分数较高,招生专业中有特别不感兴趣的专业,而你的分数仅仅压线进档很容易被调剂的话,不如降低对大学的要求,优先选择有自己感兴趣专业、实力不错并有较大几率被录取的大学。如果你对专业要求不高,希望在大学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多获得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可以优选大学。
怎么判断一所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去发掘。其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其二,入选国家或各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三,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学科;其四,学校开设历史较久的学科或一建校就开设的学科和专业;其五,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的专业;其六,首批开设的某一新学科、新专业;其七,学校重点建设,设有试(实)验班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学科和专业。
同一专业在不同大学学习内容一样吗?一般来说,同一专业的学科基础是差不多的,因而在不同的大学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相同的。但不同的大学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学习的内容上还是会有所差异。比如开设某一课程的时间安排会不同、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占比会不同、细分专业方向后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会不同。
就读同一个专业是否获得相同的学位?我国的学位是根据专业所属的学科门来授予,比如法学门类下的专业,本科毕业后达到要求就授予法学学士。
但也有一些专业可授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学位,由开设院校自行决定。比如经济学门类下的信用管理,可授予经济学或管理学学位;历史学门类下的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可授予文学或历史学学位;工学门类下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
填报志愿时如何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表明了高校大体的录取范围,便于考生判断自己进档的几率。在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时,建议考生将录取分数转换为相应的录取位次或等位分,同时多参考几年的录取数据,便于对高校的录取范围较为准确的定位。
志愿填报时一般要参考哪些数据?一般高校会公布学校的调档线、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和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考生可将高校近三年在自己所在科类、批次的调档线作为判断自己是否有进档可能的依据。如果希望被所填专业录取,可参考专业的录取平均分。
高校近三年调档线所在位次均稍高于自己的成绩位次,能报吗?在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批次,可以将近三年调档线所在位次均稍高于自己的成绩位次的高校作为“冲一冲”的目标进行填报。
平行志愿下,如何科学合理给院校排序?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之一为“遵循志愿”,即检索到某一考生时,是按其填报院校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那么,建议考生可按所选院校的录取位次从前至后来排序,即录取位次靠前的院校,填报在前面,录取位次靠后的院校,填报在后面。如果考生所选几所院校的录取位次较为接近,也可按自己求学意愿的强烈来安排院校顺序。
进档后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录取了?
进档后并不是就录取完成了,高校还要根据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完成专业录取。如部分考生未被所填报的志愿专业录取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话,高校在有专业空额的情况下会调剂录取;如考生未被所填报的志愿专业录取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则退档处理。每所高校专业录取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目前各高校进行专业录取的方式主要有“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和 “专业级差”三种。一般来说,“分数优先”是优先满足分数高的考生的专业志愿,即将进档考生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先依次检索排序靠前考生的专业志愿,排序靠前考生被专业录取或检索完所有专业志愿后,再检索排序靠后的考生。“志愿优先”是专业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的进档考生,只有当进档考生中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全部录完、该专业还有剩余计划时,才录取第二专业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以此类推。“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要减去学校规定的分数差额参与排序录取。
只要分数够,就一定会被填报专业录取吗?不完全是。部分没有额外要求的专业,考生达到其录取分数线即可被录取,但也有一些专业,会有身体条件、单科成绩、外语语种等额外要求,考生除了分数要达到外,还要满足专业录取的其他要求才能被录取。
什么是只招有志愿的考生?
只招有志愿的考生,是指高校的部分专业只招收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果考生未填报,即使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中去。一般只招有志愿的考生的专业大多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等。
什么是专业调剂?对考生有什么好处?
专业调剂是指考生在投入高校后,未被所填报志愿专业录取的情况下,由高校在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中给考生安排一个专业录取的情况。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考生一旦被退档,则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服从专业调剂,可以被调剂到高校还没有录取满额的专业,避免被退档。
一定要选择专业调剂吗?
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要慎重考虑。简单来说,对于想要增加被学校录取机会的考生,可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从而降低被退档的风险;对于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有特别倾向的考生,在填满意向专业后,可以慎重考虑,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但需要承担被退档的风险,或者愿意接受在下一批次录取的结果。
院校和专业志愿一定要填满吗?
高考志愿涉及各个批次的院校和专业。对考生来说,志愿填报时可以填报的批次不止一个,如果还满足特殊招生类型报考要求,则同时可以填报的志愿种类就比较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考生多填报一个志愿就相当多一次被大学录取的机会。每年高考录取期间,有的考生因种种原因,志愿填报相对单一,如每个批次只填报一所院校或每所院校只填报一个专业等,大片“留白”,造成了落榜。虽然考生可根据本人情况和意愿来选择填报院校志愿的个数,但为了增加录取几率,建议考生抱着谨慎、负责的态度,争取填满所有志愿,抓住每一个上大学的机会。
高考成绩刚超过某批次线,需注意些什么?
高考成绩刚刚超过某批次省(市)控线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首先要根据个人意愿合理定位:是想被本批次招生的院校录取,还是愿意被下一批次招生的院校录取。如果想被本批次招生的院校录取,则要结合高校往年录取数据,多选择一些录取位次与自己成绩位次相近的高校,同时服从专业调剂;如果本批次录取不到理想的学校,愿意参与下一批次招生的院校录取,相对而言分数优势大一些,可更多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意愿来选择。
非常想就读某一专业,需注意些什么?
有较强专业意向、以专业优先为思路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注专业录取分,尽可能多搜集目标大学该专业往年的录取情况,综合学校调档线、专业录取最低分进行考量。第二,关注专业对单科成绩的要求,避免因单科成绩未达到要求影响专业录取。第三,关注专业体检要求,通常一些医学类、工科类、师范类专业会基于学习需要、未来就业需要,对身体条件做出一些要求,只有达到要求都有被录取的可能。第四,关注专业语种、性别、志愿情况等的其他要求.
校名中有“师范”的大学毕业后只能做老师?
一般来说,校名中含有“师范”的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想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选择此类大学是一个不错的路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入校名中含有“师范”的大学,毕业后只能从事教育工作。首先,校名中含有“师范”的大学开设的专业中,只有标明“师范”的专业才是以培养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其次,校名中含有“师范”的大学开设的非师范专业也比较多。
偏文可以报考医学类专业吗?偏文科考生可选择的医学类专业更多集中在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专业中。此外,少数专科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也招收偏文类。
哪些本科专业学习年限是5年?
专业的学习年限与专业本身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国高校开设专业学制情况来看,本科学制为5年的专业多集中在建筑类和医学类专业,如建筑类专业中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医学类专业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
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之后怎么办?
首先,可以通过转专业方式解决。其次,考生可以辅修双学位。再次,考生还可以选择跨专业考研。
如何提高被志愿院校和专业录取的几率?
其一是合理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院校,拉开梯度;其二是了解高校的录取规则,规避自己受限的专业;其三是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录取工作什么时间开始和结束?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区、市)录取工作一般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
录取通知书何时能收到?
高校一般会在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向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若考生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录取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录取高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