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名额的分配一般为教育部向学校下发学校的总指标,学校再按照各院、各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等因素进行分配,确定各院系各专业的推免指标。
01教育部如何向高校分配保研名额?
每年的保研名额首先由教育部进行分配,先根据学校层次及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普通保研名额,再依次下发专项计划名额,对重点支持的学校/专业会增加普通名额。
如果学校的毕业生基数较往年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这个比例一般是不会进行太大的改动。
但如果某高校在当年扩招太快,导致毕业生基数激增,教育部可能就会有所考量,并不会按照之前的比例进行下发普通保研名额。
而从整体的政策趋势来看,近年来由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领域建树颇多的院校如北航推免比例都有明显上升。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普及研究生教育,近两年国家则更倾向于增加普通211、双非院校及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推免名额,激发这些院校的活力。
此外,当一些高校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其推免名额也会大大增加。
02高校如何向院系分配保研名额?
教育部将保研名额分配给高校后,再由高校将其分配给各个院系专业,每个高校分配规则不一,但通常会透露在其保研细则之中。
这就需要保研er自主查看本校的保研细则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普通保研的名额首先根据毕业人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初次分配。
这个毕业人数一般是剔除掉公费师范生、第二学士学位、长学制转段(如强基计划、医学5+3等学制学生),部分高校还明确规定不含留级休学的学生,同学们可以查看本校保研细则进行推测。
在此基础上,学校会再给本校的强势学科、双一流优势专业、重点建设学科、实验班提供更多的支持性名额,而不仅仅是各学院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方式。
此外,部分专业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奖励性指标和支持性指标,例如依据上一届考取研究生情况、学生科研获奖情况给予奖励性指标,对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卓越人才试点培养专业、双一流学科等等给予支持性指标。
保研名额,包含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保研名额会包含普通保研名额、研究生支教团、强基计划、国防科工、工程硕博、医学长学制转段等。
但并非所有院校都会包含这些类别,接下来,岛主就以山东大学2025届的推免政策及保研名额为例,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
►普保
即普通推免生计划,是指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等条件,按照学校的分配方案,给予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此处不包含研支团、专项计划等指标。
指标特征:是保研er们最基础的获得保研资格的途径,在保研名额构成中的数量占比最大。
►专项计划
是为特定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特殊需求项目提供的保研名额,旨在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工程硕博、国防科工补偿等。
还有的院校会依据本校保研政策而设立科研创新等特殊计划,例如山东大学就单列了科研创新、素质拓展等指标。
指标特征:名额由教育部直接下发,一般不占用普保名额。不过条件特殊,不是所有保研er都能申请,而且不是所有院校都有。
►支教保研
是指学生参与支教项目,一年服务期满后可获得保研资格。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投身教育扶贫和基层教育工作,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指标特征:名额同样由教育部直接下发,且不占用普保名额,不过只能保研本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每年都会更新当年的院校名额分配情况。
►强基计划
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指标特征:强基计划的名额由教育部专项下达,是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虽然强基计划是高考后开始报名,但也有强基转段补录的情况发生,同学们可及时关注本校的转段通知。
►医学长学制转段
长学期转段是针对特定专业的本硕连读培养模式,通过一体化培养,为相关专业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指标特征:与强基计划类似,医学长学制转段也是高考招生项目,且转段名额由教育部专项下达。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保研名额其实是一个大概念,再加上大部分双非甚至四非院校的保研名额配比只有普保和研支团。
所以其实普保名额才是大部分保研er都有机会且最适合的指标,普保名额的变化也才更受到保研er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