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选专业类别
专业领域涵盖广泛,家长不妨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其学习能力、兴趣倾向、爱好偏好及未来志向,先从大的专业类别着手筛选。如此一来,既能有效减轻志愿填报时的决策压力,又能合理缩小选择范围。
毕竟,各类专业在后续深造潜力、学习钻研深度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要求。
本科专业目录内共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专业大类。
02了解专业内涵
深入理解专业的实质内涵十分关键,这涵盖了对专业所设课程、特殊要求以及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全面认知。家长和考生务必避免仅凭专业名称就盲目做出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应仔细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所在。建议考生优先考虑报考院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对于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则需谨慎对待,在深入了解其专业内涵的同时,还应探究其开设的历史渊源与背景信息。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为例,这两个专业名称颇为相似,但前者隶属于工学门类下的计算机类专业,后者则归属于数学类。二者在核心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不同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也存在分化。有的专业更注重与就业市场的紧密衔接,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有的专业则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更适合有志于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的学生。
03关注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指的是那些在全国或本省市同类专业中表现卓越、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也可能是一个院校内部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王牌专业,它代表着该专业在领域内的水准与地位。需要明确的是,重点院校并非所有专业都是重点专业,同样,非重点院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平平无奇。事实上,有些普通院校中的重点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具有顶尖水平。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挑选专业时,如果分数未达到重点院校的录取线,那么选择报考普通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且合理的决策。
04衡量比较专业
当考生确定了志愿填报的大致方向后,需从两个维度对目标专业进行细致比较。
其一,对同类型性质的院校展开对比,以此评估并挑选出在拟报考专业上实力更为强劲的院校。
其二,针对不同类型但设有同类专业的院校进行比对,考量并选择在不同院校中该专业所展现出的实力水平。除此之外,还需留意到,即便专业名称一致,在不同类型的院校里,其培养方向与侧重点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家长和考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有设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
而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两校的专业各有侧重。
05冷热专业处理
人们根据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其实“冷”与“热”都是相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专业本身并无“温度”。家长和考生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
同时,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06留意体检结果
每年在高考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填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专业。
而有些家长想更改或隐瞒体检结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入学之后不但还有一次严格的复检,更主要的是会给孩子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07相关科目要求
高中各基础学科的成绩和考生的偏爱程度可作为选择专业最基础的依据之一。各院校录取考生时,在考生总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还会考虑相关科目成绩。有的院校或专业有明确的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相关学科平时成绩是否能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
08注意限制条件
一些院校专业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政治面貌等。家长们切记不可不顾孩子的实际和未来学习工作的现实,而一厢情愿地选择,否则容易在录取和就业时吃亏。
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这就要求考生及家长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09理性专业服从
如果填报时选择服从调剂,是能增加录取机会。但填报专业志愿时,是否服从调剂也要因人而异,因报考批次而异。
填报专业时既不可为了上某所院校而一味服从,结果使自己进入极不喜欢甚至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专业;亦不可一味不服从,过分挑剔专业,因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丧失录取机会。所以,对“专业服从”一栏,考生和父母要认真对待。
特别提醒:在本科普通批次,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否则可能有被退档的风险,如果组内有特别接受不了的专业,就要综合考量自己的成绩,要不然就别报这个组!
10放眼就业领域
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很多家长和考生不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