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站式教育服务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25保研最惨一届?夏令营凉了,预推免成厮杀场,有人投50所院校仍颗粒无收…

2025年的保研战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自清华大学宣布取消夏令营以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已然显现,夏令营大幅缩减、优营效力减弱,无数保研er将希望寄托于预推免。然而,这场被寄予厚望的预推免,真能成为多数人的上岸船吗?

今年的预推免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三大显著变化,这些变化直接重塑了保研的竞争逻辑。


  • 时间大幅前置,竞争强度倍增

往年8月中下旬才陆续启动的预推免,今年不少985高校将其提前至7-8月。数据显示,2025年1-7月的优营通知仅210条,较 2024年同期的843条下降75%,大量offer发放任务转移到预推免阶段。这种时间上的调整,使得原本5月就能拿到offer的大佬们不得不加入预推免战场,与普通保研er同台竞技,直接加剧了竞争烈度。


  • 战线显著拉长,身心压力陡增

今年的预推免从7月一直延续到9月,且各院校时间安排极为分散。清华、人大等校7月启动的预推免,浙大、南大等校8月开展的项目,本质上承担了往年夏令营的提前招生功能,但时间压缩明显。这意味着,保研er需要在整整三个月内保持高强度备战状态,对心理调节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成为核心途径,机会高度集中

夏令营的式微让预推免成为最重要的上岸通道。多数高校将资源集中投向预推免,且往往只开展 1-2 个预推免项目。厦门大学等校的通知显示,部分学院甚至将预推免分为多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生源质量将直接决定后续是否开放报名,机会的集中性愈发明显。

基于上述变化,今年的预推免竞争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势。我们依托十余年的保研规划专业经验,剖析出今年保研可能出现以下态势。


  • 两极分化加剧,全能选手垄断前期机会

7-8月的预推免实质上相当于往年5月的夏令营,能在这一阶段突围的依然是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竞赛奖项全面突出的 "六边形战士"。普通保研 er 在前期机会中劣势明显,有同学反馈,即便跨保冷门专业且相关经历更丰富,仍可能因综合排名等因素被拒。而顶尖选手的海投行为,进一步挤压了普通保研 er 的进面空间。


  • 时间冲突频发,捡漏与冲刺难以两全

各校预推免时间不统一导致参营撞车成为常态。7-8月的鸽子链多在顶尖名校间流转,普通保研 er 难以参与;9 月大批项目启动后,即便有捡漏机会,也可能与新的入营机会冲突。更关键的是,大量普通保研 er 的上岸机会可能被迫推迟到推免系统开放后的 "十推" 阶段,等待周期被大幅拉长。


  • 政策模糊不清,海王现象愈演愈烈

多所高校采用考核不发优营策略,厦门大学部分学院明确表示“考核结果仅作 9 月推免参考,不发优营证书”,但实际可能存在秘密排名,导致信息不对称。这种政策模糊性让保研 er 陷入两难:手中没有铁offer不得不继续海投,而部分院校又设置隐性门槛,如 "未获夏令营优营者不得申报预推免",进一步推高了决策成本。

面对严峻形势,普通保研er并非无计可施,科学规划与精准行动仍是破局关键。


  • 构建冲稳保投递体系

避免盲目海投或过分保守,结合自身背景划定冲刺、稳妥、保底三类院校,根据预推免时间节点梯次投递。重点关注院校专业匹配度,而非单纯追求学校排名,有同学跨保时因选择与自身经历契合的项目而成功突围。


  • 精准套磁与信息搜集并行

提前联系目标院校导师,通过邮件展示科研潜力与学术兴趣,部分同学通过有效套磁获得了面试加分。及时获取招生动态提醒,避免错过关键时间节点。


  • 强化面试训练与心态调节

针对目标院校的考核风格进行全真模拟面试,重点训练专业问题应答、英文表达和科研经历陈述。保持积极心态,有同学在多次被拒后仍坚持投递,最终在后期批次成功上岸。记住,预推免是一场持久战,保持状态至关重要。


面对这场充满变数的保研之战,专业的指导与系统的规划或将成为你突围的关键。985教授团队深耕保研辅导领域多年,汇聚顶尖院校导师团队,针对不同层次院校背景学生定制个性化升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