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些专业因为开设的学校太多、招的学生太多,导致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社会能提供的对口工作岗位。这也就是所谓的“专业饱和”。如果选了这些饱和严重的专业,考研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竞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回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目前公认人才严重过剩的 8大类本科专业!
基础学科类:
化学、应用物理学现状化学和物理这些基础学科,主要面向的是科研。但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端科研人才非常少,而且要求极高,本科生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所以,这两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考研情况:超过80%的本专业学生会选择考研,还有很多其他理工科的学生因为考研数学太难,转过来考化学、物理(因为这两门考研通常不考数学或数学相对简单),导致考研人数暴增,录取越来越难。
就业前景即使考上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去大学当老师或者去研究机构当助理。这些工作工资待遇通常不如学计算机、电子这些应用型专业。而且,在这些单位想升职加薪,主要靠发表高水平论文和争取研究项目,压力非常大,发展路径比较单一。
适合学生:这类专业适合真正热爱科研、有志于长期投身研究、且学术能力很强的人。如果目标是尽快就业,或者抗压能力一般,需要慎重考虑。
工科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现状这两个专业常年排在大学毕业生“最难就业”榜单的前列,就业率非常低。连教育部门都多次建议一些大学减少招生甚至停办,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原因深析我们国家的生物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有规模、能提供好岗位的大公司很少。本科毕业,想找对口的专业工作,大多只能从最基础的实验员做起,工资普遍不高(大约4000-6000元),而且往上晋升的机会也比较少。
考研情况:正因为本科就业难,超过70%的毕业生会选择考研,想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加竞争力。但即使读了研究生,情况改善也很有限。因为好一点的研究岗位(比如大药厂的研发)基本都要博士,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岗位又太少,竞争太激烈。结果就是,研究生毕业了,最后也不得不转行做别的。
适合学生:对生物感兴趣,同时要做好长期深造(读博)或者未来转行的心理准备。
艺术类:绘画、音乐表演
现状绘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类专业,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也严重饱和。很多大学为了招生,盲目开设这类专业,导致毕业生数量猛增(光开绘画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300多所,音乐表演专业点超过500个)。
考研情况:艺术生如果想通过考研提升,成本非常高。学美术考研要准备厚厚的作品集,还要现场考试画画;学音乐表演考研要现场演奏/演唱好多轮。这些准备非常耗费时间和金钱。
就业前景这个行业就业非常看出身和实力。顶尖艺术学院(如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的顶尖毕业生,有机会进入美术馆、顶级乐团等高层次平台。但绝大多数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只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或者在婚庆公司、商场等地表演,工作不稳定,工资也比较低。
适合学生:天赋极高且目标明确(立志成为顶尖艺术家或进入顶尖院校),或者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能够长期支持。
文科类:历史学、法学
现状历史学和法学是文科里公认的饱和重灾区,常年被教育部列入就业困难的“红牌专业”名单。几乎所有的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都开这些专业,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但社会真正需要的相关岗位却少得多。
历史学就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出路是去当中小学历史老师(考编制竞争极其激烈)或者去博物馆、档案馆(这些单位招聘名额非常少,很多也是事业编制,同样难考)。
法学就业全国每年有超过60万法学相关毕业生,但想当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考试通过率只有13%左右。就算过了法考,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核心对口单位每年新增的岗位也非常有限。更麻烦的是,现在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大量涌入法学考研,把考研分数线推得极高。
适合学生:学历史学,就业面非常窄,主要就是教育和文博系统,考编是主流出路,竞争同样激烈。如果选这两个专业,必须做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心理准备和实力准备。
避开饱和专业的“避坑指南”
兴趣是根本如果对现在学的专业实在没兴趣甚至讨厌,别勉强。可以考虑转到相关的、但就业更好的交叉领域。比如学生物的,可以考虑转去学医疗器械法规或者生物统计;学美术的,可以考虑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等更实用的方向。
目标倒推选择路径如果主要想提升学历:可以考虑报考“理工科大学里的文科专业”或者“地理位置偏一点的211大学的基础学科”,竞争可能相对小点。如果目标是考公务员、事业编:提前研究清楚每年公务员考试里哪些专业招的人最多,但要知道这些热门岗位竞争也很激烈。如果想去企业工作:最好选择“专业+实用技能”的组合,比如“法律+金融知识”、“化学+材料工程”、“外语+国际贸易”等,这样竞争力更强。
跨考量力而行理科生转工科、文科或者经济管理类专业,相对容易些。工科生转文科、经济管理类,也比较可行,但需要补一些理论知识。文科生想转经济管理类,最大的难关是数学;如果想转理工科(比如学历史的想转计算机),那几乎等于重新学一遍高中数理化,难度极大,除非孩子数学物理基础特别好。
写在最后:大学文凭不是保证成功的“金饭碗”,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死守一个热门专业更重要。 现在看起来火爆的专业,十年后可能就过剩了;而现在还没出现的职业,未来可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