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开学季的到来,准大学生们怀揣着对轻松大学的憧憬踏入校园。然而现实往往与高中班主任的描述大相径庭,在顶尖高校中,内卷早已成为常态,尤其是部分专业,课程密度、学习难度与竞争压力,甚至远超高三,这些专业虽前景广阔,却需要学生付出加倍的努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
作为大学最基础也最具挑战性的专业之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从根源上打破了大学数学不难的误区。高中数学的公式套用与题型归纳,在大学课程中完全不够用,大一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就足以让不少学生陷入挂科危机,而后续的数学分析、抽象代数、数理逻辑等核心课程,更是需要沉浸式思考。
更关键的是,数学类专业的内卷早已延伸到升学赛道。由于本科阶段的知识难以直接对接高薪岗位,绝大多数学生都将读研作为目标,保研名额的争夺异常激烈。从大一开始,学生们不仅要维持高绩点,还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科研项目,甚至提前自学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三年如一日地紧绷,只为在大四能抢占升学先机。
汉语言文学
在很多人眼中,汉语言文学是背背古诗、写写文章 的轻松专业,实则不然。这个专业的内卷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课程体系的实践性要求,古代文学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本深意,现当代文学要掌握前沿批评理论,创意写作则需不断打磨作品风格,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思考与创作,稍有松懈便会在成绩上拉开差距。其次是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汉语言文学的考研竞争向来激烈,热门院校的报录比常达10:1以上,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专业课复习、英语备考;不少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学习行测、申论,备考战线长达两三年。更尴尬的是,民营企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有限,除了教育、编辑等少数领域,其他岗位的选择面较窄,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法学
法学是文科中的热门专业,但也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代表。首先是课程内容的记忆压力,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十几门核心课程,每一门都包含海量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与案例,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精准记忆,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少法学学生的书桌前堆满了厚厚的法条汇编,图书馆闭馆后仍在宿舍挑灯夜背是常态。
而真正的难关还在后面,司法考试是法学学生的必经之路,通过率仅15%左右,考试内容涵盖几乎所有法律领域,需要投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备考;
即便通过法考,就业端的竞争依然激烈,大型律所、企业法务部门更青睐研究生学历,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不足10%,不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制定 “法考 + 考研 + 考公” 的多重备考计划,学习压力贯穿整个大学四年。
软件工程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软件工程成为高校增设最多的专业之一,部分高校的年招生人数突破1000 人,如同流水线式培养。但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加上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学从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压力陡增,只会写基础代码的学生早已失去竞争力。
这使得软件工程专业的内卷聚焦在技术前沿,学生不仅要学好 C++、Java 等基础编程语言,还要掌握机器学习框架(PyTorch、TensorFlow)、大语言模型(LLM)应用开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
课程安排密集,实验报告、项目开发任务接踵而至,不少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在线课程、参与开源项目,甚至在假期进入企业实习,只为在简历上多添一笔竞争力。技术迭代的速度不等人,稍有懈怠就可能被行业淘汰,这种紧迫感让软件工程学生始终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是金融 + 数学 + 编程的交叉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通常只招收理科生。首先是课程内容的难度系数,金融理论需要掌握金融市场、投资学、衍生品等知识,数学基础要攻克随机过程、金融建模等难点,编程技能则需熟练运用 Python、R、MATLAB等工具,三门学科的知识相互交织,任何一门薄弱都可能导致挂科,每年的挂科率在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
金融行业的岗位数量并未随毕业生增加而增长,反而因技术化、自动化导致部分岗位消失。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学校出身,更要求学生具备实战能力。
其实,大学专业的内卷并非坏事,它本质上是学生对未来的主动规划。但在卷的过程中,更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明确目标(是升学还是就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盲目跟风备考)、注重能力提升(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在内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是否面临:高中选科纠结?考试偏科严重,提分困难?强基综评等高考政策认知模糊?高考志愿填报暴雷踩坑?
别担心!快扫码添加教授助理获取高考信息您将限时解锁:【19.9元解锁价值2999元,7天升学训练营】✅ 3天名师直播课,帮孩子选出好大学,好专业!✅ 课程配套电子资料,覆盖90%报考场景✅ 配套志愿填报系统,模拟真实填报场景✅ 配套报考白皮书(送),体系化打通专业信息差✅ 配套8节大厂HR巅峰对话直播,看懂专业未来✅ 1v1专家老师,定制化升学咨询(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