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站式教育服务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20% 专业突然消失,这几类考生直接 “白复习”?

近日,教育部一则 “高校 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优化调整目标如期实现” 的消息,为考研市场投下重磅炸弹。

两年来,全国高校新增硕士点2258个、撤销285个,本科专业新增3715个、撤销停招6638个,高职专业调整规模更是超2万个。这场力度空前的专业大洗牌,不仅重塑了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更彻底改变了考研风向,让数百万考生的备考之路充满变数。

从具体高校的调整动作来看,这场变革早已落地生根。

💡东南大学停招俄语、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等 2 个学硕专业,将护理学学硕调整为内科学临床护理学方向,还对应用心理、统计学等专业的招生学院进行调整。

💡宁波大学停招金融(非全)、新闻与传播(非全)、食品加工与安全(全日制)3 个专业,同时新增博物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部分专业学制和报考条件也同步变更

这场调整绝非偶然,而是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颗粒度对齐”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这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结果。我国科技工作者总数虽达 2174 万人、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二,但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仍存在缺口。为填补 “卡脖子” 技术领域的人才空白,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精准对接低空经济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大量低质专业需要被淘汰。盲目增设专业导致同质化严重、就业质量偏低。如今,教育部明确 “撤停低质专业,强化优势学科”,大量低质专业纷纷被关停或转化,目的就是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

面对这场专业地震,考生埋头苦学远远不够,唯有调整策略、灵活应对,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会。首先,要紧盯政策调整,把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当作第一手消息源,定期查看专业调整、初试科目变更等公告,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备考方向偏差。其次,要善于挖掘新设专业的机会,高校新增专业初期往往竞争较小,且会倾斜更多师资、设备等资源,考生若能精准选择与自身基础匹配的新兴专业,或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调整并非短期行为,未来学科目录会持续随国家战略优化。这意味着考上研究生不代表一劳永逸,读研期间仍需关注行业动态,提升跨领域能力。对考生而言,这场20%的专业调整,既是挑战,更是时代的机遇。

后台发送关键词【考研资料包】免费领取专属独家福利:【考研数学筑基训练营(9节课程)】【2010-2025年考研公共课真题(含解析)】获取更多考研信息,扫码添加课程顾问,限时免费领取:【考研英语五大板块思维导图】【考研11大类专业最全详解】